台灣經濟剿匪戰的勝負手━下篇

剿匪學院
12 min readAug 24, 2018

文章一開始,我們要給一直挺台的盧比歐議員點個讚!

還有打響東協剿匪第一槍,在匪京正式宣布退出 一帶一路「魯蛇大聯盟」的馬哈迪老總理,也必須給一個大大的讚。

我在本文上篇中已經說過,不管是霸凌85度C的事,還是動用銀彈挖走台灣的邦交國,都是中國經濟超限戰的一部份,他不只用在台灣身上,也用到世界其他國家,台灣甚至不是被中國攻擊最嚴重的(這裡頭有他不敢告人的因素),但是台灣如果不想一直被動挨打,就要主動發起經濟剿匪戰去反擊。

然後就會有8792財經專家來吐槽我了,你以為台灣是美國嗎?台灣的GDP連中國一個廣東省都不到,美國能用關稅跟中國進行貿易戰,台灣有什麼本錢去跟中國鬥?

YES!這些8792財經專家雖然很蠢(在剿匪學院看來),但是他們確實講到了一個重點,如果你看過 《台灣之前途:站隊、剿匪、拼經濟》這篇,就應該知道中國的貿易順差大部分依賴美國,所以美國要用關稅削弱中國從他那裡賺取順差的能力,從而阻止中國對外輸出銳實力(sharp power)。

那麼剿匪學院要問問各位,中國如果真的想要打擊台灣政府與台灣經濟,他也一樣可以對台灣發起貿易戰,對台灣出口中港兩地的商品實施懲罰性關稅,就可以嚴重削弱台灣從中港賺取順差的能力,從而使台灣經濟負成長,甚至可能影響台灣選舉結果,因為台灣的貿易順差也嚴重依賴出口中港。

或者說,他如果要打擊台灣公司與品牌,為什麼不挑對台灣經濟有關鍵影響力的那些大公司,例如:台積電、日月光、鴻海、宏碁、廣達、仁寶及和碩,他們通通在中國有設廠,卻要挑85度C這樣的小咖?

大家覺得我剛才提出的兩招,比起挖一個大多數台灣人都沒聽過的邦交國,或者把85度C變成92度C,哪一種作法對台灣經濟的傷害力更大?(中共是不是應該邀剿匪學院去作智庫)

他動用這麼多資源跟宣傳,搞一個只有幾天新聞熱度的斷交事件與92度C,是對台灣經濟能起到什麼作用?

是的,剿匪學的精要就是要進入匪的思考領域,看到匪做了什麼只能提高你同仇敵愾的怒氣值,能看到匪沒有做什麼,並發現他行為背後的邏輯,才能找到剿匪突破口。

他不敢選擇台灣這些跨國電子大廠作為打擊對象,原因就是我上一篇講過的,這些公司本身就是他出口賺取美國順差的重要來源,請看下圖。

根據中國「海關信息網」的資料顯示,中國對美出口前幾大企業,幾乎全部是台商,鴻海(鴻富錦)、廣達(達功與達豐)、仁寶及和碩(昌碩與名碩)等台灣四大電子集團,就占據中國對美出口前十大出口企業的八名之多,而另外兩名呢?還是美國自己的戴爾與偉創力。

即使我們把這個榜單擴大到前一百大,中國對美出口的百強企業中,還是外資佔 7 成,中資僅佔 3 成,而且其中很多中國企業是貿易服務商,並非製造商。

這就是中國不敢對台灣的經濟核心之一,也就是電子代工產業進行抵制的最重要原因,因為這個產業鏈是從台灣延伸到中國的,中國依賴這個產業鏈賺取美國大額順差,這些美元順差構成他能「大撒幣」挖台灣邦交國,還有侵略其他小國戰略資源的主要基礎。

這些大額美元順差的作用還不僅止於此,正因為有這些順差的存在,中國可以進口他需要但還不能自產的精密設備 、電子零部件 、石油 、 糧食、大宗原物料,從而穩定了他龐大的內需消費市場,一進入這個市場裡,任何公司都只能服從他的 「政治霸凌」,甚至主動成為他的政治宣傳馬仔,汪汪集團我可不是在說你。

那他為什麼又不敢對台灣出口給他的產品加徵關稅,從而逼台灣在政治上就範,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,台灣出口給中港的主要產品,請看經濟部數據。

大家可以發現到一點,就是中國嘴上說不承認九二共識就要如何如何打壓台灣經濟,結果2017年台灣僅對中港出口就增長了170億美金,2018年的1–6月又比去年同期增長83億美金,請注意這還是在新台幣升值不利出口的時候。

大家覺得這不是真愛,還有什麼是真愛?(開個玩笑)

他真的這麼樂意讓台灣賺順差買美國武器?當然不是啊!是因為這些產品他找不到替代品,因為晶片等電子零組件產品,全世界能生產的就這麼多,台韓就幾乎佔掉三分之二,光學器材台日韓幾乎壟斷,而且三國並非同質產品,不選擇台灣,就只能選擇更貴的日韓。

如果像內需市場一樣分分鐘能找到替代品,中國消費者不喝85度C可以喝87度C,他不馬上換國產品才怪,誰會真的87到相信的他年年讓利給你,然後又大撒幣去挖你邦交國,大概只有頭頂很亮的郭正亮。

再舉觀光業為例,由於出國旅遊地的選擇有可替代性,所以中國就敢採取各種手段限制中客來台,僅就本人實地調查,目前中國的所有軍公教人員都是不能自由行來台的,當然各種團體遊他也刻意壓制,使中客從2015年的418萬人次減少到2017年的273萬人次,結果這樣做使台灣損失多少觀光外匯收入呢?8792財經媒體當然會告訴你,怎一個慘字了得!

然而理論很骨感,現實很豐滿,台灣不承認九二共識後,被中國抵制的觀光業很慘嗎?請看觀光局數據。

結果觀光外匯收入是減少了20億美金,但是整體觀光業收入卻沒怎麼變化,因為國人在國內旅遊的支出增長抵銷了。

除了非常痛恨台灣人在國內觀光,認為 「台灣最好的風景是中客」的8792財經媒體,大概沒什麼人覺得這是件壞事XD。

最後我們要進行總結了,在一一反駁掉中國的經濟恐嚇謊言後,就要提出台灣最重要的反擊措施,請看看中國媒體報導關於美國下一輪2000億關稅清單的聽證會,他們是這樣描述 「Made In China」的不可替代。

不可替代的原因是什麼呢?主要是下列幾種說法:

  1. 大量公司的供應鏈嚴重依賴中國,無法短期內找到代替。
  2. 美國的全資子公司很難找到其它地方成立,因為供應鏈欠缺。
  3. 有些公司找了好幾年的代替供應商,印度、越南、墨西哥多次被提到,但是在產能和品質上都無法滿足。
  4. 中國供應商在技術能力上這些年投資很多且有技術優勢,很難替代。

所以說8792財經媒體不是只有台灣才有,中國在全球化過程中吸收了巨量的外資到中國設廠,而這些外資企業(台資也是重要組成)在中國建起來的供應鏈,變成了中國製造不可替代的理由(百大出口商七成是外資)

而中國之所以敢一直扛著跟美國進行關稅戰的經濟壓力,除了他知道自己在知識產權與互聯網問題無法讓步外,最重要的理由就是中國人的非人屬性,這種屬性可以用下面這段話概括。

是的,中國政府就是有膽量把所有關稅成本都轉嫁給中國消費者,因為他不必擔心這些人用選票使他下台,最近中國的物價房租稅金各種上漲,就是貿易戰成本的體現。

要幫助川普大爺解決貿易戰,就要使這些外資企業快速的撤離中國,低端製造轉移東南亞,高端與研發回歸美國,這個行動已經不能只由企業自己去進行,必須台灣政府加速推動,動用政策補貼與政府官方合作去進行,許多台美資企業都已經在加緊準備中,台灣必須牢記一個重要原則,就是那些能出口替中國賺順差的電子製造業,必須優先輔導撤離。

當然這種撤離一定會引起中國政府的警覺,所以存量產能的強行遷走很難實現,一定遇到中國官方的各種刁難,必須設法輔導這些廠商先將新產線設立到其他國家或者回台,然後讓他們逐步將中國的舊產能縮減,用以新汰舊的手段逐步使供應鏈轉移,就像三星的作法一樣。

這個過程必然表現於,台灣會對中港順差開始減少,而對東協各國出口開始增加,當然東協各國自己的貿易順差也會開始增大,這是一種雙贏的過程。

那願意接受輔導和轉移產線的廠商撤的差不多以後,台灣還可以做什麼呢?此時就是台灣下出勝負手的時候,這個勝負手就是:

對出口中港的電子零部件,特別是晶片與光學器材,徵收25%以上的出口關稅。

注: 出口關稅是指出口國家的海關對本國產品輸往國外時,對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稅收,由出口商交納。

為什麼台灣可以發起這招勝負手,當然是因為台灣有這家公司。

為什麼要把香港也算上,因為香港基本沒有製造業,可以推測其進口晶片一定轉口給中國,所以不會誤傷。

中國每年晶片進口價值約 2000 億美元,超過其石油進口價值,其中台美韓廠商佔據80%以上的份額,從這個環節徵收出口關稅,馬上就會增加他500億美金的進口成本(因為出口商當然會把關稅轉嫁給中國進口商)

當然,這部分增加的成本,加上美國徵收進口關稅的成本,2500億美金的25%就是625億美金,合計就會削弱他每年至少1000億美金的順差。

不過能不能收到關稅是次要,真正的目的是釜底抽薪, 逼迫台資企業加速撤離中國,不願撤離的就使其完全失去價格競爭力,只要讓台灣幾大電子代工巨頭撤離,中國一年就要損失1000億美金出口。

如果你要問剿匪學院,應該如何制訂各種晶片與電子零組件出口到中國的稅率,要如何計算其不可替代性,能使出口關稅最大可能地轉嫁給中國進口商,那屬於有償服務範圍,難道台灣政府養的智庫都是假的?

那一定有人會問,如果只針對中港徵收晶片與電子零部件的出口關稅,別國(例如日韓)不會去進口過來再轉賣給中國嗎?這樣不就讓中國避開了關稅,等於只是空砲彈,或者中國不會跟別國買,讓台灣出口受損嗎?

這個想法,中國在大豆關稅戰中已經試過了,結果是讓巴西與阿根廷先從美國那裡買進了大豆,然後聯合漲價,狠狠敲了中國一筆竹槓,結果中國還是只能自己掏關稅買美國大豆。

因為大豆跟晶片一樣,都是必需品,全世界也只有這麼多供應量,任何廠商都沒辦法也不敢單獨增產去補中國要的量,一定會做中介生意轉賣給他,同時還會加上關稅金額賣掉,一分錢也不會少賺他的,對台灣來說,也只是讓別國中介賺點錢,對自己沒多大損失。

更何況,台灣發起供給側的貿易戰,配合川普大爺發起的需求側貿易戰,大家覺得川普大爺會不會認為台灣是個好麻吉,可以視為值得尊敬的盟友,國防授權法沒有白簽呢?

大家要記住, 台灣正名對美日實質外交毫無影響,想躺著贏經濟剿匪戰不能贏得盟友的尊重,使他們正式拋棄一中政策,只有實實在在的剿匪貢獻才能。

由於晶片是個從設計製造到封測的巨大產業鏈,最後能協調各國一致行動的也只有美國,而且美國必定會用這招宰中國,中國也完全無還擊能力,中興事件就已經暴露了他的死穴,這點不是任何魯蛇大聯盟的盟友能幫他的(石油還有伊朗)。

然後又有人會講幹話,那中國就不會對台灣也發起關稅戰,對台灣出口商品也徵收懲罰性關稅嗎?

那當然是再好不過,因為他依然會發現自己找不到替代品,或者可替代廠商也同時漲價宰他,而這些出口商品除了晶片,本來就是台廠自己賣給自己中國子公司的核心零部件,最後這些關稅成本依然會打在本來就是中國出口主力的台廠上,逼得他們不逃也不行了XD!

當然川普大爺一旦發現還有供給側的貿易戰可以打中國,日韓就是不想奉陪也不行了,大家都是大聯盟的隊友,美台日韓如果一起打供給側的貿易戰,中國沒有替代可找,只能吃下全部關稅,大家覺得最後中國還有貿易順差可以賺嗎?根本不需要對中國晶片封鎖,那樣也會把自己同盟搞傷。

中國失去貿易順差,甚至開始享受貿易逆差之後,你可以想見那時候中國人的生活對話大概是這樣:

想當年啊!一個小學老師都能隨隨便便吃肯得基全家餐,現在我們連買個正版可口可樂都要打申請報告。

那撒幣國是不是就會從此偃旗息鼓,不再霸凌周邊國家,不再挖邦交國,不再輸出什麼一帶一路,不組魯蛇大聯盟呢?

很遺憾,由於中國人的非人屬性,他們這種超限戰還要持續很久,綁架十三億人長期抗戰的策略對維尼大帝是最有利的,因為被消耗死的主要是他的黨內競爭對手跟無關緊要的低端人口,對他終生執政有利無害。

比如說,維尼最初在100%的黨股裡只佔20%,消耗以後就在剩下的30%裡面有18%了,請問維尼會因為黨和人民都損失慘重而改變策略嗎?當然不會,他會認為自己賠2%,讓競爭對手賠68%,由主要股東換成絕對控股太划算了。

所以他還是會繼續燃燒中國人的血汗,享受他天朝上國皇帝的美夢,屆時的魯蛇大聯盟,就會像下面這個小說劇情一樣。

只要中國人繼承了那兩種與正常世界格格不入的願景使命(中央帝國與共產主義),就必然要接受這樣的宿命,可謂是求仁得仁,那台灣人應該怎麼應對這種奇葩的鄰國呢?我只好再引用下面這段。

文章結尾,剿匪學院最後一次奉勸台資企業,對你們來說,這將是敦克爾克(Dunkirk)大撤退,請記住:

你的任務只有一件事,就是撤離中國。

--

--